类风湿因子阳性,是类风湿关节炎吗?
- 关节百科
- 2021-03-31
- 文章编号: -20067
类因子(RF)检查是免疫科常见的一个检查项目。对于怀疑类的患者,临床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样的检查项目,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。然而普通患者检测液时发现RF为阳性,也经常在门诊就诊时第一句话就问“我的类因子是阳性/类因子比正常值要高,我是不是就是类?”
什么是RF?
RF其实也是抗体,是针对已经变性的IgG抗体Fc片段上抗原成分产生的自身抗体。我们可以将RF理解为针对体内抗体的抗体。
RF包括IgM、IgA、IgG、IgD、IgE五型,这些抗体与IgG的Fc段结合,介导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。比如:调节体内免疫反应;激活补体,加快清除微生物;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;参与骨质破坏等。
RF与类的关系
正如它的名字一样,RF主要见于类,RF 是诊断类的指标之一。不过,只有70%的类会表现出RF阳性。
其他及部分健康人RF也可阳性。在正常人中也有5%的RF阳性率,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其阳性率也会增高。
RF阳性可以诊断类吗?
RF是诊断类的重要标准之一,但不是的标准。RF只是其中一项,因此不能单凭RF阳性就诊断类。出现RF阳性还有可能是其他。
其他:干燥综合征;系统性红斑狼疮;发性肌炎/皮肌炎。
性:性心内膜炎、结核、麻风、吸虫。
非性的:弥漫性间质纤维化、结节、巨球蛋白症等。
此外,很重要的一点,正常人也有约5%RF阳性,老年人的阳性率更高,可以达到10%左右。
RF阴性能否排除类?
同样,反过来说,RF阴性也不一定排除类,因为仍有20%~30%类患者可以出现RF阴性。
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症状典型的类患者,甚至出现关节破坏、变形,但RF检查一直都是正常的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,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这类人存在其他的自身抗体。
所以不能单纯看到RF正常,就排除类,还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症状表现等来综合判断,以免延误。
因此,不能简单地依据RF阳性就确诊患者为类。RF并不是类的特异性指标,只能作为参考的数据之一,还要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它相关的检查结果。如果有条件,患者好去专科医院接受“肌骨超声”的检查。